200歲的上塘河古橋鋪上了水泥道
  維護文物舊貌VS方便周邊居民通行,這道選擇題該怎麼做?
  □本報記者 霍翟羿 文/攝
  橫跨杭州城北上塘河的,有一座名叫“歡喜永寧橋”的古橋,有著200多年曆史。
  昨天,讀者杜先生打進本報熱線96068:這段時間,永寧橋橋面中間建起了一條水泥斜坡道,對文物的舊貌造成了不小的破壞。
  而主管單位則表示,建這條斜坡道,是因為周邊有不少居民反映推自行車和電動車過橋不方便。
  歡喜永寧橋,2013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建這條斜坡道,到底合不合理呢?
  【現場】
  古樸的石階上新鋪一條水泥斜坡道
  “歡喜永寧橋”這名字聽著挺喜慶,不過它還有另一個比較霸氣的名字,叫作“李王橋”。這座橋橫跨上塘河,一頭連著東新路,一頭連著沈半路,橋北就是拱墅區的皋亭社區,橋南就是下城區。
  這是一座單孔拱形石橋,黃色石板鋪就的石階,一眼看過去,就知道這橋已經有些年頭了。石板的縫隙間長著雜草,石橋兩側的扶手也顏色斑駁,最吸引人眼球的是蹲坐在八根望柱上的幾拳高的石獅子。
  橋南立著這座古橋的身份牌:歡喜永寧橋原名李王橋,建於清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,2013年作為大運河的一部分,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橋總長40米,寬5.18米,橋拱跨度11.3米,矢高5.8米。
  算一下,原來這座古橋已經240多歲了。
  這上面提到的“矢高”,是指橋梁拱頂到拱腳的高度差,5.8米的高度差可以看出歡喜永寧橋的坡度還是比較陡的。記者走了一趟,從橋頭走到橋中央的最高處,將近20米長,總共有四十三級石階,如果讓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來走,還是會有些累的。
  而杜先生口中的“水泥路”,就鋪設在橋面的正中央,大約70釐米寬,青色水泥的底板在旁邊有些滄桑印跡的石階的映襯下,顯得格外刺眼。
  【行人】
  有的贊新道方便,也有人覺得煞風景
  這座歡喜永寧橋,因為靠近住宅區,旁邊又有公交車站,所以來往的行人不少。昨天下午,記者在橋上站了五分鐘,就有20名行人跨橋而過。
  記者採訪了幾名沿斜坡道推車而上的行人,他們對這條斜坡道還是挺滿意的。
  “沒這條道的話,自行車還能靠力氣拖拖上去,電動車就怎麼也扛不動了。”小王和他的女友就住在上塘河南岸,每天都騎電動車接送女友上下班。他指著西側的石祥路告訴記者,自從鋪上了水泥斜坡,他來往河兩岸就方便了很多。如果像以前那樣,經由石祥路上塘河橋過河的話,至少要多花六七分鐘。
  另一位行人告訴記者,以前把自行車推上橋,累得喘大氣,有了斜坡道後就方便多了。“我記得拱宸橋就是這樣搞的,橋面中間有條斜坡路。”
  不過,也有一些居民持反對意見。住在皋亭社區、每天都會來上塘河邊散步的楊大伯,對這條斜坡道就有些不滿意。
  “這是座古橋,我們走了很多年,都有感情了。搞條不倫不類的水泥斜坡,多少煞風景?”楊大伯說。
  更讓他擔心的是拱橋的安全問題:“古橋都是只能走走人的,這幾百斤的水泥鋪上去,再加上電動車來來往往,萬一古橋吃不住重怎麼辦?”
  【有關部門】
  建坡道源於周邊居民需要,不存在安全隱患
  周邊居民告訴記者,這條斜坡道建成才一周左右。是誰建了這條斜坡道?記者致電主管部門杭州市園林文物處,工作人員證實,斜坡道確實出自他們之手,而原因也是為了滿足周邊居民的通行需要。
  “我們也知道,這條道建了要被投訴,不建也要被投訴。其實,作為文物保護單位,我們肯定是希望保持文物舊貌的。”園林文物處的工作人員說起來也是一肚子苦水——原來,從2012年開始,就陸陸續續有不少市民通過12345市長熱線等渠道向園林文物處反映,這座橋通行自行車和電動車很不方便,希望增加一條車行道。
  經過實地考察後,園林文物處的工作人員得出結論:確實有必要在橋上新添一條斜坡道。
  “一方面橋旁邊就是個公交站,來往的人很多,另一方面其他橫跨上塘河的橋,離這座橋確實有點距離。所以我們決定仿照拱宸橋,在橋面中間添上一條斜坡道,這樣做對橋的影響也比較小。”這位工作人員說。
  新的斜坡道,會不會產生安全隱患?園林文物處的工作人員很肯定地告訴記者:“不會的,這座古橋屬於大型拱橋,承重能力很好。我們在建設之前,肯定研究調查過的,不會因為承重增加造成安全隱患。”
  (原標題:200歲的上塘河古橋鋪上了水泥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z19ezfhl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